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能源的未來和作為決策者所應關注的首要問題。本刊編輯在此,以饗國內讀者。
問:在沒有制造業(yè)輸出的情況下,各國能不能把能源的使用和排放問題脫鉤?
朱棣文(以下簡稱“朱”):美國的做法是將一部分能源密集型工業(yè),例如塑料行業(yè),轉移到其他國家生產。鋼鐵和水泥只有一少部分采用離岸外包的方式生產,沒有你們所想象的那么多,因為中國消費的大部分鋼鐵和水泥都是自己生產的。我們只是某種程度上采取離岸外包的方式,而非全部。
商用建筑和住宅建筑占我們能源消耗的40%?;疖?、卡車、飛機、私人轎車等交通工具占28%。 工業(yè)排在最后。我認為我們可以將建筑能源消耗降低至1/4甚至1/5。中國的建筑能源消耗是65%,所以,如果中國的建筑能源消耗也能降低這么多,并且真正地提高效率,就能夠實現脫鉤。
鋼鐵、水泥、鋁業(yè)等都是能源消耗很高的工業(yè)。
但是在美國,水泥工業(yè)的能源消耗已經降低了3 0%,化學工業(yè)也同樣降低了大約25%到3 0%。但是,能不能達到零消耗呢?絕對不能。
問:對于氣候變化,決策者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朱:斯特恩報告認為有50%的可能在本世紀內氣溫將會升高5攝氏度,這將會導致巨大的負面效應和經濟損失。因此,為保險起見,還是盡量將溫度的升高控制在5度以下。盡量保持在1到2攝氏度。我想目前已經達到1度了。
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目前的溫度和冰河時代的溫度之間的差別是6攝氏度?,F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在冰河時代曾經常年覆蓋著冰雪。變化如此之大,所以,從另一方面看,5度也會導致巨大的變化。
國家之間邊界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的時間,我們該如何處理邊界問題?某些地區(qū)將變得不適于居住。人們還擔心赤道附近的農業(yè)將面臨著崩潰的危險。富人們總會有生路,而對數百萬的窮人而言,卻有可能是死路一條。
問: 能源和氣候變化危機還能夠導致激烈的爭端。
朱:海平面升高。如果北部苔原融化了,將會釋放出大量的碳。如果格陵蘭島融化了,南極洲的一部分融化了,孟加拉國1.4億的人口中有一半可能將永遠地失去他們的家園。他們會流落到哪里?印度嗎?
那印度怎么辦?由此導致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等方面的后果會非常嚴峻。
問:中美兩國仍然依賴煤炭,我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朱:我們需要找到清潔地利用煤炭的方法。也就是說,找到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這些辦法都成本高昂。我想可以把它安全地儲藏起來,但是必須經過論證,因為公眾非常謹慎。公眾不喜歡風力發(fā)電,有些人不喜歡水電大壩,核電肯定也不受歡迎。在我的觀念中,二氧化碳排放對生命的威脅要遠大于原子能。
并且需要上千種貯藏方式。所以,除非你確實能夠證明這些方式是安全的,否則,你將會官司纏身,而且事情一拖就是幾年。你必須經過研究,向公眾證明它的安全性。你還要研究收集它的更好的方法。
我認為對碳封存進行投資是十分必要的。為了使發(fā)電廠更高效,高溫冶金是必要的。目前,燃煤發(fā)電的最高效率為4 0 % 到4 2 % , 還應該可以提升到5 0 %以上。中國的燃煤電廠的效率在30%左右。印度的更低,還不到30%。所以,效率其實可以提升一倍,那將是非常可觀的了。
問:您對中國的決策者有什么建議嗎?
朱: 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利用的效率問題。中國的能耗標準還算合理,但是比不上歐洲。他們正在對高耗能工業(yè)和煤電廠進行清理,而且正在加大力度,這是好消息。
我認為美國可以開展碳封存技術的研究。這種研究很多是不受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知道怎么做,他們也能這么做。”從地球化學的角度而言,事態(tài)會如何發(fā)展是我們應該探尋的問題。但是,對于中國而言,他們可以通過閱讀資料來了解。
然后,或許我們可以合作開發(fā)其他技術。
問:您對生物燃料怎么看?
朱: 用我的話說就是, 有1 0 1 種錯誤的處理方法,還有幾種正確的處理方法。我當然不支持外國乙醇。我們需要盡快擺脫對玉米的依賴。我不贊成砍伐印度尼西亞的雨林來種植棕櫚油。失去雨林將對氣候造成更大的損失。
問:您曾說人類需要第二次綠色革命。
朱:我認為,我們之所以需要第二次綠色革命是因為我們沒有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來進行耕作。我們過量地使用化肥。存在嚴重的溫室氣體問題和水系污染問題。到了認真審視我們的農業(yè)技術的時候了。
問:我們該如何使之實現呢?
朱:一部分靠教育,一部分靠激勵,還有一部分靠管制。至少在美國,過量地使用肥料源自無知和化肥商人的強勢銷售。 “如果使用這么多化肥的效果很好,那么兩倍的用量效果會更好。”沒錯,效果是更好了,但是,可能僅比原來好了10%。并且,農戶不需要負擔治理水污染、硝酸鹽流失和產生一氧化二氮等一系列問題的花費。
問:您認為哥本哈根會議所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是什么?
朱: 關于世界的未來, 我不想讓我自己聽起來太戲劇化,我非常希望美國及其新一屆的政府能夠起到帶頭作用。如果美國一馬當先,那么,我想,中國和印度就會緊隨其后。因為,他們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要比我們嚴重,而且,他們也明白這點。但是,我認為如果美國不帶頭的話,他們是不會帶頭行動的。所以,如果美國起到表率作用,并且愿意開發(fā)并分享技術,那么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已經開始擔心了。氣候變化對水資源供給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華北地區(qū),黃河已經開始斷流;青藏高原的冰雪正在迅速地融化,森林也開始退化。
森林退化是世界性的問題。一但失去森林,水域也會隨之而去。樹木對于土地來說是有魔力的,它們能夠鎖住水源。
問:哥本哈根決議中的關鍵問題是什么?
朱:碳的國際市場價格:我們需要一個對它加以管制的方法,以保證有一個價格底線。我們不希望價格崩潰。就像聯邦儲備委員會通過調整利率來調整美國的經濟一樣,我們必須建立起對價格加以限制的機制。我們可以通過控制競拍到的碳信用額度或者拍賣底價來進行調節(jié)。這對長期投資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在價格失效的地方就需要用制度來進行規(guī)范。帶有保溫層的房屋永遠不會在價格上具有吸引力。這就需要采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激勵手段。我認為,各國會理性地加強能源方面的研究。丹麥就深諳這一點:他們關注他們的風電產業(yè)和(用于生物燃料生產的)酶制劑工業(yè)這樣的產業(yè),并從這些產業(yè)中獲得了很高的收益。對于他們而言,這是很好的商業(yè)機會。
問:某個公司或許會發(fā)現真正具有變革意義的革新。
朱:沒錯,他們會因此而收益頗豐。
我非常希望光電技術能夠更加完善。沒有哪條物理定律規(guī)定光電技術不能價格低廉并且達到2 5 % 的效率。所以,我認為光電技術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但是,要實現它可能需要10到20年的時間。
可以與之相提并論的是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問題。
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使用該建筑物的人們不知道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我在我自己的實驗室就發(fā)現類似的情況:一個嶄新的建筑,人們不知道如何控制它的熱通風系統(tǒng), 溫度搖擺不定, 不是太熱就是太冷。
這種情況持續(xù)了2個月,直到最后有人幫我們來控制它。人們不知道如何控制建筑物,所以就需要使建筑物智能化。我認為這一領域會非常具有潛力。這是否具有變革意義?其結果或許是吧。
朱棣文,目前是美國第12任能源部長,也是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能源部長。1997年因其發(fā)明了用激光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